情緒崩潰時,我靠《心經》自救:我的5大暖心實用法【2025身心成長筆記】

情緒崩潰如何自救:《心經》給我的5個實用啟示
歡迎分享給好友

情緒崩潰時,我靠《心經》自救:我的5大暖心實用法【2025身心成長筆記】

你有沒有過那種瞬間,明明只是日常的小事,情緒卻一口氣潰堤?一點壓力累積、一個忽然的意外、甚至朋友無心的一句話,身心一下就失控了。說實話,現代人真的好容易崩潰,工作追著跑,家庭煩心事一大堆,朋友同事每天新狀況,種種壓力像繩子一樣把人勒得喘不過氣。那種發現「我快撐不下去了」的時刻,其實,很多人都有過。

以前的我,碰到情緒失控經常是一陣亂撞,試過深呼吸、看書、運動,最多讓自己稍微冷靜,但未必能真正安下心來。直到有一天,我把《心經》拿起來細讀(說真的,那時也只是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),竟意外找到了一些非常實在、直接、貼近生活的智慧。它不像那些講大道理的心法,而是有很多可以直接「用」的觀念和步驟,實際幫助我當下穩住情緒,讓焦慮或悲傷不再完全主導自己的人生。

我想把這些親身體會很私心地分享給你。如果你也正在面對高壓、感到無力、甚至覺得快要崩盤,也許《心經》這些溫柔但強大的方法會給你一點新啟發。你願意和我一起看看,它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自救觀點嗎?

認識情緒崩潰:現代人的共病與困境

Black and white silhouette of a woman holding an umbrella while standing on a serene beach.
Photo by Ai Tanaka

- 贊助商廣告 -

我們常常聽到「情緒崩潰」這個詞,有時覺得它只是一種誇張的說法,但真要遇上,絕非小事。那是一種身心都受壓、好像什麼都撐不下去的體感。你可能經歷過這種時刻:原本只是熬過忙碌的工作,某天卻莫名其妙想大哭,或對無心一句話突然爆氣,一整個人像快解體一樣。坦白說,這不只是你的問題,其實,大多數現代人都面對類似的處境。壓力文化、社群媒體放大鏡、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……這種「全方位夾擊」讓崩潰成了許多人的日常共病。下面和你一起拆解,什麼是情緒崩潰?為什麼這麼多人都會有?它又如何影響我們的身心?

情緒崩潰的定義——失控的瞬間並不可恥

說到情緒崩潰,其實每個人的表現不同。有些人是大哭,有些人只是變得沈默,還有人會突然暴怒、焦躁、甚至覺得活著沒意思。有個簡單的共通點——那就是「感覺自己無法再控制」。根據醫學界的定義,當情緒波動過大,個人難以駕馭,這狀態若持續超過數周,甚至已經影響到日常生活或人際關係,就算是一種「情緒病」範疇。很多時候我們說的崩潰,其實就是一次短暫但是強烈的情緒爆發,這裡有更完整的專業解釋

我曾經一度對「情緒崩潰」感到羞愧,覺得是不是自己太脆弱、修養太差?現在我知道,這不是誰的錯,它就是現代生活下的一種正常反應。真正需要做的,是認識自己的極限,而不是一味否認或強忍。

常見原因:不是你太敏感,是環境太壓抑

聊到情緒崩潰,有些人會自責「我是不是太敏感、太玻璃心?」實際上,很多外部因素早已悄悄堆積壓力。這包括:

  • 工作超時與責任壓力
  • 家庭問題或親密關係摩擦
  • 金錢、前途等不確定感
  • 社群媒體和資訊焦慮
  • 自身健康、生理週期影響
  • 童年創傷或長期壓抑的舊情緒

我自己最容易在壓力「看起來」快結束時崩潰,像是假日剛開始、交完報告的下班路,突然整個人情緒崩盤。事後才反應過來,原來長時間緊繃,當事情一鬆懈,積壓的情緒就像閘門打開一樣全湧出來。

身邊很多朋友也分享過類似經驗。有的剛升職反而更焦慮,有的媽媽孩子一睡著就淚流滿面。這其實是「共病」——一種跟社會環境與壓力模式連動的集體現象,真的別再自責。

情緒崩潰對身心的影響:不只是心情差而已

情緒崩潰不只是心情一陣低落這麼簡單,往往會蔓延到身體與生活各層面。如果你察覺這些變化,請不要忽略自己的身體訊號:

  • 生理反應:失眠、喘不過氣、頭痛、胃痛
  • 心理面向:焦慮、絕望、注意力渙散、決斷困難
  • 生活影響:對人冷淡、失去興趣、拖延、社交障礙

有一陣子我甚至連洗頭、煮飯這種小事都提不起勁,內心像塌了一塊。我開始搜集資料,才發現這些現象其實很普遍,不是我「想太多」。假如你有類似經歷,真的不用再自責,這份關於情緒管理的重要性說得很清楚

情緒崩潰的普遍性:你不是孤單一人

這幾年無論是心理諮商還是各種分享會,「情緒崩潰」成了一個高頻話題。去年我參加了一場線上讀書會,裡面幾乎每個人都講過情緒大崩潰的經驗。有時甚至只是因為超商買不到甜點、被主管嗆了一句、家人一句提醒……明明都是小事,心裡的壓力卻像被按下引爆按鈕。

其實,現代人因情緒崩潰而尋求幫助的人數逐年增加,無論什麼年紀、性別、背景,只要在現實與期待間掙扎過,這都是「大家的共病」。有愈來愈多人開始學習自我調適與覺察,甚至利用書籍與冥想找回自己(我也是這樣開始閱讀《心經》的)。如果你現在在谷底,請相信不是只有你一個人走這條路。

我的心聲:認識自己,才有力量重新出發

老實說,正是因為了解這些狀況「其實很普遍」,我才慢慢學會溫柔地看待自己。情緒崩潰並不可怕,可怕的是壓抑與否定自己。我相信我們都有權利在某些時刻崩潰,只要認真面對(不逃避),你一定能在混亂裡找到出路。

如果你曾陷入這種情緒低谷,不妨試試在心裡給自己打一盞燈,溫柔地告訴自己:「這很正常,你不是孤單一人。」人生路上雖然波濤洶湧,但我們能一起找到繼續走下去的節奏。

如果想知道更多其他人是怎麼自救的,你可以看看這份情緒崩潰的自救建議與啟示。有時候,一段陌生人的經驗分享,真的能給自己帶來新的勇氣和方向。

《心經》核心思想與現代心理健康

雖然《心經》字數不多,但每一句、每個詞都帶著千年的智慧。它不只是佛教的經典,更像是心理自救手冊,為身處各種壓力下的我們,打開一扇溫柔而有力的出口。我自己摸索《心經》的過程中,體會到它和現代心理健康的連結遠比我想像中更直接——不只是空談「放下」兩字,而是教我在面對不安、恐懼、焦慮、脆弱等複雜情緒時,有了實踐的支點。接下來,我想聊聊親身體會到的幾個核心觀念,怎麼落地在現代生活裡,成為真的有用的方法。

A Buddha statue illuminated at the entrance of a temple, surrounded by lanterns at night.
Photo by Guruh Budi

空性:學會放下過度執著

每當我反覆念到《心經》裡的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最初是有點懵的,心想這是什麼繞口令?但當我反覆在情緒低谷時琢磨這一句,才慢慢明白,這其實很生活。
所謂「色」,就是我們感受到的所有現象——煩惱、情緒、壓力其實都只是短暫的組合;「空」則意味著一切其實都無固定本質,不會永遠一成不變。當我開始用這種思維觀察自己的焦慮(比如被老闆責備的沮喪、親密關係裡的不安),我學會問自己:「這個情緒、這個煩惱,它真的是那麼絕對嗎?」「如果它會變動、會消失,那我還要抓得那麼緊嗎?」

這種態度讓人鬆了一大口氣。也許我的煩惱不會立刻消失,但我不再像之前那樣跟情緒死磕到底。當你學會「空性」——就是接受一切都在流變,不必死命控管世界,【你會發現其實可以稍微放過自己】。有關這部分的實踐與更多說明,推薦閱讀這篇解析與現代療癒理論的對照

所以,如果有天你覺得「這個壞心情永遠不會好!」,不妨練習告訴自己:「其實,它也只是來來去去的色相。」慢慢,你會開始學會放下對絕對的執著,給自己的心,一點緩衝空間。

觀照內心:正念與自我覺察

《心經》裡的「照見五蘊皆空」一直讓我很有衝擊。五蘊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拆解起來,就是組成我們身心的每一個當下感受。這句話對我的啟發,就是【要學會把內心的五蘊「照見」,才能不被情緒反應控制】。

這在現代心理學裡,就是被稱為「正念」(mindfulness)。以前我遇到煩躁時常說:「好煩,我受不了了!」現在我練習讓自己停下來,觀察:

  • 我的身體有什麼反應?(心跳加快嗎?手心出汗?)
  • 此刻腦袋在想什麼?(又在腦補最壞劇本了嗎?)
  • 這股情緒有怎樣的名字?(是憤怒,還是委屈?)

正念,不是讓情緒消失,而是讓自己【有空間觀察而不是立刻反應】。我會練習像記錄天氣一樣,描述自己的狀態:「現在的我很疲倦,有點想發脾氣,大腦超煩躁。」這種自我覺察的過程,讓我不會一爆炸就全毀,反而像「內心有個監督員」一樣幫我慢下來。

想知道怎麼樣的正念練習適合日常操作,可以參考這個正念療法與自我覺察的應用介紹。裡面有很多很接地氣的步驟與方法,真的很推薦給剛入門的人。

具體來說,【每次情緒強烈時,給自己這三步驟】:

  1. 停下腳步,不急著做決定
  2. 深呼吸,觀察身體和心裡的反應
  3. 用最誠實的語氣描述自己的感受(就像跟最好的朋友說話那樣)

這個方法,我自己用了很多次,雖然一開始常常想跳過,但每當真的做到時,衝動就沒那麼強烈了。

無畏與自信:告別恐懼與焦慮

「無罣礙故無有恐怖」是我最愛的一句。《心經》並不只是讓人「無感」,更是教我怎麼跟內心的不安鬆開一點距離。你注意到沒有,生活裡最拉扯自己的,往往不是事件本身,而是害怕再次受傷的預設、防禦、糾結。
在焦慮最嚴重時,我會一整天胡思亂想:「如果失敗了怎麼辦?」「萬一又被拒絕怎麼辦?」這種恐懼像無形的繩索,越拉拉得越緊。但練習《心經》的思路以後,我開始懂得「無罣礙」的精神——不要一直用自己的預設和標準去為未來設限,也許未來會很糟,但它也可能沒那麼糟!

簡單來說,就是讓內心少一點「假設劇本」,多一點直面當下的勇氣。[《心經》的自信與無畏轉化的智慧]這裡也有做更深入的說明,如果你和我一樣容易被焦慮控制,很值得一看。

有一回我寫企劃案時,腦袋一直冒出「完蛋了又要被打槍」的畫面,甚至連晚餐都吃不下。那一瞬間我強迫自己反問:如果接受一切都是「無罣礙」的,最壞的其實也不過如此。我多了一點空間,讓自信慢慢住進來,焦慮真的就沒那麼大尾巴了。

接納與慈悲:與脆弱和平共處

其實很多人(包括我自己)都把「放下」誤會成麻木或假裝沒事。但《心經》裡的溫柔,有一半來自一種很細膩的自我慈悲,也就是允許自己有軟弱、有失控、不完美。

我記得在特別低潮的夜裡,有一小段經文在腦海盤旋:「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。當下我突然能對自己說:「對啊,今晚沒穩住也沒關係,這就是人嘛!」而不是一下自責到不行。自我接納,本質就是承認每個人都會有崩潰和破洞的時候。當你學會同理自己,情緒才有可能走出死胡同。

在心理學裡,這叫做「自我關懷」。你可以試試幾個受用的方法:

  • 當情緒不好時,對自己說:「這段路真的不簡單,我已經很勇敢」
  • 寫下你的難過或害怕,不要評價,只是誠實記錄
  • 不必強迫自己立刻改變,允許自己「現在的狀態」也很OK

如果想深入了解如何在生活裡落實慈悲這件事,可以參考這篇從經典到現代的完整詮釋。其中很多觀念對我這樣容易批評自己的完美主義者很受用,不要錯過。

無住生心:彈性適應人生變局

我一直覺得,《心經》裡最靈活的智慧,就是「無住」這兩個字。所謂「無住生心」,就是不要把心固定在單一答案、單一方式、單一情境裡。現在這個世界變化這麼快,不管是職場調整、人際結構、還是外在環境變動,誰都不可能事事都按計劃發展。你越是執著,越難調整,心理壓力也會大到爆炸。

有了「無住」的態度,你會發現自己開始有彈性。遇到變化或難題時,不是硬碰硬,而是像水一樣,遇到高牆順流一下,受阻時就喘口氣,等待再出發。對我個人來說,這種心理彈性簡直就是現代版的超能力。有時候真的只是小改變——比如每天睡前問自己:「今天有什麼沒照原計劃走?我還是能好好活著、過完這一天」——就夠了。

- 贊助商廣告 -

如果你常為生活變局焦慮,不妨把「無住生心」當作提醒貼在手機桌面上。每次糾結、執著、失控的時候,提醒自己再鬆一下,再呼吸一次,其實沒有人生劇本是永遠照拍的。你也許會發現,所謂「情緒崩潰」,真的只是短暫的過站——而你,絕對有能力自己下車換線。


以上幾個《心經》的觀念,並不神祕,也不難懂,重點就是怎麼一點一滴變成自己真實能用的方式。下次當你卡在情緒裡動彈不得,也許可以回頭翻看這些心法,慢慢看到新的出口。

從理論到實踐:5個《心經》自救練習

我們每次談心靈、談內在轉念,很多人腦海裡浮現的是遙不可及的玄學,但真正需要自救的時候,你會發現自己只想抓住一根繩子,一個能實際使用的方法。前面那五個從《心經》得到的理念,說穿了,其實就是給了我這樣的繩子。
我自己也曾經掉進谷底──真的谷底,不是那種喊幾句就過去的低潮──那時拿著《心經》字句細看,最後抓出幾個真的「用得上」的小自救練習。你可以照自己的狀態調整,慢慢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步伐。

1. 情緒來襲先暫停——「色即是空」呼吸法

每次情緒突襲的瞬間,心裡像爆炸一樣。我的第一步,就是「先停下來一口氣」。這不是要你什麼都不想,而是讓自己用一個最簡單的儀式進入「空性」狀態。

  • 找個可以安全獨處的小空間(哪怕只是躲進廁所都行)
  • 眼睛閉上,慢慢吸氣3秒、吐氣6秒
  • 心裡默唸: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
  • 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氣流、胸腔的起伏和《心經》的這句話上,像把煩惱摺疊進空氣裡吐掉
  • 每次練習2-5分鐘,哪怕只有一分鐘也好

我深深體會到,「情緒本質是暫時的」,真的就像這口氣一樣,進來又出去。這個呼吸法穩住無數次我的崩潰。【推薦你可以去看看這份自救呼吸法指南,裡面講得很實在,也有更多生活化建議】(情緒崩潰如何自救:《心經》給我的5個實用啟示)。

2. 五蘊筆記——照見自己當下的身心狀態

寫下自己的狀態,用文字照亮混亂的五蘊(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),這是我從《心經》學來的小技巧。

  • 一張便條紙或手機記事本,把當下身心狀態拆分寫下:
    • 色:身體反應(壓力、疲憊、緊繃)
    • 受:感覺(委屈、生氣、害怕)
    • 想:想法(覺得自己很差、為什麼偏偏是我)
    • 行:行動(想逃避、暴飲暴食、打字發洩)
    • 識:信念(是不是又走回舊路?有沒有別種可能?)
  • 不要評論或評價,只是單純描述,就像在旁觀自己的人

寫下來後,你會發現:哇,其實我是能觀察自己,而不只是「被情緒載著跑」。這種做法和現代心理學裡正念筆記很像,這篇《心經》與正念練習的文章也很值得參考,教你怎麼轉化困頓為一種自癒能力。

3. 貼身「慈悲語錄」——對自己說的溫柔話

在崩潰時刻,我以前最常自責:「我怎麼又失控?」「居然連這都做不好?」現在,我會拿出一張隨身的「慈悲語錄卡片」,上面寫著:

  • 你已經很努力了
  • 現在的你也值得被愛
  • 有情緒很正常,下次會更好
  • 夠勇敢了,允許自己慢一點

這些話,看上去很平凡,卻是《心經》裡自我慈悲、接納脆弱的現代版本。你可以自己選一句最有共鳴的,默默放口袋,像護身符一樣帶著。
提醒自己,不用逼著馬上站起來,第一步就是「抱住情緒」,那是很大的勇氣了。想深入瞭解這類自我安撫的方法,建議參考這份結合現代心理與佛法的分析

4. 每日「無住」練習——讓計畫彈性流動

以前的我規劃行事像軍隊,出了問題就焦躁,非黑即白。現在我維持一個小儀式:每天睡前檢查今天有哪些事沒如預期發生,然後寫下「這都沒關係」。

例如:

  • 早上沒煮早餐(我還是活著)
  • 下午臨時會議(將來還會遇到更多,很正常)
  • 計畫中的休息時間被臨時取代(能喘一口氣就好)

這就是實踐「無住生心」——哪怕全世界都改變,我的心還是有地方可以安放。這不光減少壓力,也會讓你慢慢發現自己的彈性越來越大,進一步的方法歡迎參考這個貼合現代生活的解讀

5. 內在無畏小儀式——小聲說出最大的恐懼

最後一個,也是最需要勇氣的練習。我把它叫做「內在無畏小儀式」。

  • 每次腦中開始反覆預演最壞劇本(失敗、被拒絕、被討厭),就找個不會被打斷的時刻
  • 用很低的聲音,甚至只是心裡默唸,直接說:「我現在很害怕,但這只是個想法」
  • 再問自己:「如果真的最壞發生,我還能做什麼?」
  • 寫下至少三個可行的備用方案,即使很簡單都好(找朋友聊、出去走兩圈、躲起來吃顆糖)

這個練習讓我不用再被恐懼框住,也學會自己對恐懼「打個招呼」,就像認識新鄰居那種心態。你會發現,其實我們真正的恐懼,多半比想像中更容易被接納和處理。有更多日常情緒管理與實踐方法,可以參考這篇

Scenic view of moonlit mountains at night in Kalam, Khyber Pakhtunkhwa, Pakistan.
Photo by Tahir Shaw


這五個自救練習,不是什麼神奇功法,而是我一次次低谷裡親自「試用」的生活步驟。不用全做,不用一次做完,哪怕只選一個堅持個三天,搞不好你會發現,本來以為撐不過的那道牆,其實只是繞個彎就能過去。如果你願意,就讓自己的心,也和身體一樣,被你溫柔而堅定地照顧一下。

想了解更多有關《心經》與情緒自救的故事與方法,也很推薦這篇整合式的心得分享

寫給情緒崩潰時的自己:心經啟示實用總結

如果你正卡在一段低谷,身體累到動不了,腦子轉不停,哭也哭不出來,其實你一點也不孤單。我很明白,情緒崩潰不是說挺就能挺過去,尤其深夜裡一個人面對空蕩蕩的寂寞時,世界彷彿縮成一個黑洞,把所有力氣都吸光光。很多書、方法講再多大道理,有時候都顯得疏離又無力。
但我真的想,在這樣的時刻,把《心經》的那一點點溫暖留給自己,用很生活、很不華麗的方法,慢慢陪著自救。
這一段,是我走過情緒風暴後,最想對過去那個不知所措、快撐不下去的自己說的話。也一起,寫給還在泥濘裡打轉的你——

《心經》不是只有放下,還有陪伴

我的老實話是,有時候單靠「放下」兩個字,一點都不容易。心裡明知道,卻做不到。
這時候,《心經》給我的感覺不像高談闊論的大師,而像一個靜靜坐在你身邊、不強求你改變、只是溫柔傾聽的好朋友。
每個字都像溫熱的手心,摸著你的後背,輕拍:「沒關係,你已經很努力。」
即使在最混亂、最想躲起來的時候,也能從中聽見,有一種東西一直在你身邊——就是那句「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」,它不是要你壓抑,而是告訴你,你的情緒都可以不被絕對定義,你痛苦、你崩潰、你此刻的自己,都只是人生流動的一部份。

情緒崩潰時,《心經》如何默默陪你走一段?

當初我在最想大喊,也最想放棄的時刻,重看《心經》的每一句,心裡很自然發生了一種對話——
自己問:「怎麼活得這麼累?」
經文像輕聲回:「一切都在變化,你所痛苦的、所焦慮的,並不是永遠不變。」

那是一種很微妙的陪伴。有點類似黑夜裡灑進房間的月光,不會讓所有問題瞬間消失,卻讓你覺得有人懂、有人在。
這些年,我學會在崩潰時給自己這幾個提醒:

  • 你的崩潰只是「色」,不是「你」的全部
  • 「無罣礙」不是叫你沒感覺,而是鼓勵你就算有感覺也可以活下來
  • 恐懼、失望、害怕這些情緒,全都會過去
  • 寧願給自己一點時間、一點縫隙,也不要假裝一切正常
  • 你已經在很努力過生活了,有這些崩潰其實很正常

甚至有時候,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了,能默背一句「照見五蘊皆空」,就像給自己按了暫停鍵。這份「不用完美、可以軟弱」的寬容感,我真的很想讓每個人都經歷一次。

如果想看更多其他人如何在崩潰時抓住《心經》這份力量,非常推薦這篇經驗分享,說的話和我心裡的聲音幾乎如出一轍:情緒崩潰如何自救:《心經》給我的5個實用啟示

危機裡的陪伴——原來自己也能成為自己的靠山

最開始我根本不相信什麼自救,也不覺得自己撐得住。但《心經》教我一件事——很多事情是「一起陪自己走過去」而不是「單靠一次爆發力翻越」。

我印象很深的一次崩潰,是因為一通不如預期的電話,讓我情緒炸裂,大哭完覺得全身癱軟。那晚,我只是照著平時抄寫的習慣,隨手寫下《心經》的幾個重點,沒想到寫著寫著真的有一種穩穩站起來的感覺。
就算沒有任何「大智慧」,光是允許自己有情緒、允許自己不積極、允許自己可以休息,這本身就是很強的支持。

有時候外面世界越亂,自己那個能接納脆弱的一小塊心地,反而成了最大的撐傘。你可能需要越過很多無力、很多否定,但你願意給自己多一點陪伴,危機也能變成力量的開端。

想知道如何一步步把經文融進自己的生活,在最難堪時守住一席溫柔角落?我建議你看看這篇用現代語言解說心經陪伴功能的內容,裡頭有不少操作小方法,特別適合我們這種怕麻煩、怕嚴肅的人。

轉化的種子:心經怎麼替情緒危機點燈

走過幾次谷底我才懂,有時所謂「危機」只是硬生生的現實提醒你:「停一下,照顧自己。」
《心經》最讓人有共鳴的,就是它肯定、接納、擁抱人所有不完美。每當我在最低谷時默唸「無罣礙故,無有恐怖」,彷彿心裡出現一道門,不管世界如何失控,至少這裡我能喘一下。

我也漸漸學會,每次崩潰不是倒退或失敗,而是身心給你的求救訊號。正是每一次眼淚、每一場筋疲力竭的翻滾,才累積出更大的接納和包容。
這種靠近自己、但不強求自己的力量,比一切高冷的勵志話都有效。

如果今天你的情緒又走到臨界點,記住:危機不是結束,是下一輪自我成長的入口。願你在每一次崩潰裡都能對自己說:「我還在,我願意陪自己多走一點路。」這樣就已經很棒了。

想試著用經文呼吸、正念筆記、或只是靜靜抄一遍《心經》,甚至只是考慮讓自己慢一點,都非常值得鼓勵。感覺動不了時也沒關係,放過自己,讓經文陪你等天亮。

你要相信,即使眼前什麼都沒變,但每次願意溫柔靠近自己的時刻,這個世界就多了一點光——正如經裡說的「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」。
真的,心裡哪怕只亮起微微的燈火,也是一種慢慢出走黑夜的力量。

如果你想深入了解《心經》如何成為現代人自救的「實用心法」或如何落地為生活習慣,這裡有更多延伸參考,方法親切又實在。
當你準備好,不妨回頭告訴自己:「你值得更溫柔的幸福。」

結語

情緒崩潰這條路,我們大概都走過,每次都覺得像被浪推倒,可其實每個低谷背後都藏著成長的契機。一路記錄下來,我發現自己不只撐過了一次又一次的難受,還意外因為《心經》的陪伴,多學會幾個照顧心的好方法。或許你現在也還在跟自己的情緒纏鬥,不用急,也不用覺得挫折,願我們都學會用一點點溫柔、一點點堅持,慢慢實踐那些簡單卻踏實的心法。

所有崩潰、眼淚、不知所措,通通都不是失敗,而是為了讓你更清楚自己需要什麼,想守護什麼,怎麼走下去。如果說《心經》帶給我最大的啟示,就是「每一次崩潰都值得被好好珍惜」,它提醒我們,生命很脆弱,心也是,但只要你願意動手練習、慢慢靠近自己,心裡一定會有屬於你的安定支點。

如果今天你也願意,不妨回顧一下這些自救練習,挑一個最能開始的小步驟,陪自己慢慢來。一樣的低潮、一樣的煩惱,慢慢長出新的出口。你願意在留言跟我分享,這次崩潰後你學會的第一件小事嗎?非常謝謝你把文章看到這裡,也很感激能在這條路上和你一起前行。願每一次情緒來訪,都能變成點亮人生的火花。


歡迎分享給好友
- 贊助商廣告 -
- 贊助商廣告 -
- 贊助商廣告 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