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陽天使的使命

白陽天使的使命
歡迎分享給好友

今天要來分享、研究一個特別莊嚴、也特別貼近我們每一位道親心靈深處的主題:

👉 《白陽天使的使命》也有另一個稱呼,白陽修士

我們可能從來沒有這樣稱呼過自己,但在座的前賢,每一位都是求過道、發過願、踏上修辦之路的修士,其實都在承擔著這個身份:那就是——白陽天使。

白陽,是三期末劫,是五教歸一的時代;
天使,是承天命、救世人、渡有緣的化身。

- 贊助商廣告 -

這不只是修道人的美稱,而是一種真實的召喚。老師曾慈悲說:

『負此神聖之使命,雙足踏得萬事定,兩肩擔得天下事;一手接得大千世界之眾生,道心照徹千萬年之黑暗。』

這句話的每一個字,不只是對點傳師或講師說的,而是對每一位前賢說的。

想一想,我們為什麼會在這一世得道?為什麼不是生在千年以前?為什麼不是等到未來幾世呢?

因為——現在正是最需要白陽天使的時代。

所以,今天我們要一起來了解:「白陽天使」是誰?他肩負的,是什麼樣的使命?我們可以為人群、為天地做些什麼?

這裡活佛老師慈了十項白陽天使的使命

白陽天使應負繼往開來之使命
白陽天使應負傳承道棒之使命
白陽天使應負開荒闡道之使命
白陽天使應具渡眾佈德之使命
白陽天使肩負策動法輪之使命
白陽天使任負舉賢援能之使命
白陽天使擔負移風易俗之使命
白陽天使同負淨化人心之使命
白陽天使力負造福人群之使命
白陽天使肩負頂劫救世之使命

看起來很沉重哦…不過他不是重擔,而是方向;不是要求完美,而是邀請大家,走上更清明、更慈悲、更有願力的修辦之路。

一、繼往開來之使命

各位道親,我們首先要來談的,是「白陽天使的第一個使命」——繼往開來之使命。

什麼是「繼往開來」?簡單來說,就是要承繼過去,開創未來。「繼往」是對過去的傳承與尊重,「開來」是對未來的創新與承擔。這八個字,代表了白陽天使在整個道脈傳承中,非常關鍵的位置。

我們今天能夠坐在道場裡聽課,是因為有前人發心,有點傳師和無數的前賢開荒,每一位前賢都苦心守著這條道脈。這就是「繼往」。

但如果我們只守住、不開展,那道務就停在這一代,就失去了它該有的活力。這就是為什麼還要「開來」。

活佛老師慈悲講過一句話:「創聖脈之長廊,壯白陽之青史。」我們每一位白陽天使,不只是傳承者,更是創建歷史的一份子。

道不是放在書本裡,而是一個「活的系統」。它需要活的人去活出它的精神,去接續、去演化、去應時代而行。

我們可以思考一個問題:「就是我們如何傳承這個道?」是守舊不變?還是活用智慧,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到道的光明?

有前賢說過:「白陽天使要懂得接續道統,也要懂得時代語言,才能把這條線傳下去。」

我們現在處在數位化、年輕化、全球化的時代,傳道的方式不再只是講台上的講課,還可能是:社群平台分享的真誠文字或影片,一句讓人有感、教化人心的話語、對身邊人的陪伴與關懷、甚至是生活中一種讓人敬佩的行為。

所以各位前賢,當我們說「繼往開來」,不是要我們背負壓力,而是給我們一個指引——我們是道的接力者,也是道的前行者。

過去的傳承不能斷,未來的光明要靠大家點亮。並且守住這份真理,把這個神聖的道,沿續下去。

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第一個使命:繼承道統,開創未來。不忘來處,不負使命,勇敢往前。

二、傳承道棒之使命

接下來,我們要談的是第二項使命:傳承道棒之使命。

 

「道棒」是什麼?

它是一項精神上的象徵;它是一座橋樑——連結天與人、古與今、法與行的橋樑。

道棒,不只是某個形式上的交接物,更是一種修道人心中應有的責任感。

它象徵著我們每一位白陽天使,都有義務讓道的精神延續,讓天命的火炬不熄滅。

道棒所代表的,不是權力,也不是地位,而是一種對真理的守護,對後學的關愛,以及對聖業的承擔。

 

老師慈悲說:

「道棒象徵的是聖道的重振,是身教與德化的實踐場。」

也就是說,能否真正傳下這根道棒,不在於我們的職位大小高低,而在於:

我們是否已經修正自己的品格,並身體力行;

我們是否尊重前人,珍惜得道因緣;

我們是否願意成為後學的榜樣與靠山。

 

傳承不是說給人聽的,而是做給人看的。
不是只傳理念,而是傳「德」、傳「行」。

 

道棒的傳遞,其實發生在生活中的點滴:

像是耐心成全一位新道親上完三次課程,就是在傳道棒;

當你不厭其煩地為道場維持清淨秩序,就是在傳道棒;

當你堅守愿力,不論順逆都不離開道場,就是在傳道棒。

 

所以說:真正的道棒,是走出來的,不是拿起來的。

每一位白陽天使,不論現在是不是有領職、領命

只要有道心、有責任感、有願力——你就是道棒的承載者、傳遞者。

 

👉 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第二項使命:用德行與願力,承接並傳承道棒,延續天命聖業。

 

三、開荒闡道之使命

第三項使命,是開荒闡道。

這個使命,代表著勇氣,也代表著願力。

「開荒」就是走到沒有人講道、沒有人求道的地方,把道的種子撒下去。這個地方不一定是地理上的遠方,有時候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朋友圈、職場,甚至是家庭中那還沒求道的親人。

「闡道」就是要讓人明理,把道理說清楚,讓人聽得懂、感受得到,甚至願意認同、實踐。

老師慈悲說,道是「萬教同源,一貫真理」,不是要馬上改變別人的宗教信仰,而是要讓眾生明白他本自具足的佛性、本來的天命。

過去有講師前賢提到:「我們的行,是為了人;我們的話,是為了道。」這是一種很深的提醒——我們說話不是為了自己講得多棒,而是為了讓對方能夠聽懂、能夠走入。

開荒者不能只是有知識,還要有慈悲心,要有智慧,要有耐心。因為剛聽聞道的眾生,不見得一聽就懂、一看就信。

白陽天使的腳步,不管是走過國家、城市、鄉間,甚至走過網路、手機、影片、講座……每一個讓人接觸到「真理」的地方,就是我們的道場。

很多前輩講師分享,開荒最大的挑戰,不是環境,而是自己的心怕、不信、懷疑。只要我們有一顆願意「為道冒險」的心,上天就會安排有緣人出現。

所以,白陽天使的第三個使命,就是要走出去、說出來、堅持下去。

將道的光,照進還沒有光的地方;把道的根,種進還沒有信仰的土地。這,就是開荒闡道。

 

四、渡眾佈德之使命

我們來到白陽天使的第四項使命——渡眾佈德。

「渡眾」,是我們身為白陽修士最根本的責任。

我們修道,不是只為了自己升天成聖,而是為了讓更多有緣眾生得以回歸本性。

 

老師慈悲說:

「一手接得大千世界之眾生,道心照徹千萬年之黑暗。」

這是多麼的宏偉!

 

我們每一位白陽天使,其實都是「接引者」——接引迷失的靈魂,都能回到本性之源。但要渡人,不是辯贏,而是感動,不是靠說理氣勢贏過對方,而是讓對方感受到我們的誠意、慈悲與安定。有時候,一句真誠的問候、一場陪對方走過低谷的對話,就是最好的渡化。

而「佈德」呢?它並不是我們特別去做的「一件事」,而是在渡眾過程中自然散發出來的光與溫暖。以及在天上積下的德,

當我們真心陪伴、用心照顧、身體力行去做好每一件小事——我們的德就在那裡佈下了。

老師也慈悲提醒:

「好人要留下,為上天佈更多的德。」

能夠積德,上天就給你福壽,因為好人要留下,為上天佈更多的德,那上天就想要留下這個人

這句話不是要我們追求福報,而是鼓勵我們把「做個好人」當成日常理所當然的事情

所以不論今天我們是什麼職位、身份,或是剛進道場的新道親,

你只要願意出一點心、說一句好話、做一件讓人安心的事——你就在渡眾,你也在佈德。

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精神。

五、策動法輪之使命

白陽天使的第五項使命,是——策動法輪。

 

這是一項非常重要,但往往容易被忽略的使命。

因為「策動法輪」不是在台上發光發熱,而是在道務、日常事務推動中默默付出。

所謂「法輪」,指的是道場的運作、修辦的動能、整個普渡工作的流轉。

老師慈悲說:

「法輪常轉,萬象更新。」

意思就是,只要我們持續推動,道務就會生生不息、道氣就會不斷成長。

很久以前有前賢說:「道場不轉,問題不在沒人,而在沒動。」

那麼「我們就是讓它動起來的人。」

也許是一場讀書會、讀經班、公益活動,這個現在都有在進行了,或是透過社群、LINE分享,把道的好推廣出去,

 

策動法輪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需要恆心與默默投入的長征。

也許沒有人看見我們做了什麼,但法輪有動、道務有流,就是最好的證明。

 

讓我們成為道場裡那個「推一把」的人,推得不多沒關係,但要真心、要持續。

👉 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第五個使命:策動法輪,讓道務不息,讓人心動起來。

 

六、舉賢援能之使命

這個使命,說的不是領導者才該做的事,而是每一位白陽天使在道場中、生活中都能實踐的胸懷與責任。

 

什麼是「舉賢援能」?

簡單說,就是推舉有德有才之人,讓他有機會發揮;

在他困難時,拉他一把;在他尚未發光時,先看見他的光。

 

古人說:

「儒有內稱不辟親,外舉不辟怨,程功積事,推賢而進達之,不望其報。」

「茍ㄐㄧˊ利國家,不求富貴。」

 

這句話的精神,用在我們今天的修辦,就是:不因是自己親近的人就偏袒,不因有過節的人就隱蔽他的才能,也不為自己將來的利益而去經營人脈、安排人事,一切,只問是否有德、有願、有潛力。

 

我們常說「人才是道場的根本」。

- 贊助商廣告 -

但很多人才不是天生會發光,而是需要有人發現、有人鼓勵、有人提攜。

 

白陽天使的角色,就像一位溫暖的伯樂——不只自己修道,更希望讓更多有願力、有能力的人也加入修辦之列。

 

我們對新進的道親說:「你講得很好,要不要試試看上台分享?」

對一位默默做事的同修說:「我看到你很有耐心,這是修辦很珍貴的特質。」

 

這些微小的舉動,其實就是在實踐「舉賢援能」。而最重要的是——舉賢不為己,援能不求報。

 

我們不是為了自己的人脈或位置,而是為了讓整個道場更興盛,讓整體的修辦力量更加充實。這才是真正的公心,真正的無私之舉。

 

👉 所以,白陽天使的第六個使命,就是:慧眼識人,不避親怨;誠心提攜,不圖回報。只問是否有利於道場,有益於眾生。

七、移風易俗之使命

我們來到第七項使命——移風易俗。

這一項使命,乍聽之下像是「改善不良的社會風氣和習俗」,但它其實不是外在的「改革」,而是從內而外的「感化」。

所謂「風」,指的是社會的整體氛圍;
所謂「俗」,指的是人的生活習慣與價值觀。

這個世界為什麼會有亂象?很多時候,是因為人們的觀念偏離了正道,而一貫道所強調的「德化人心」,正是這項使命的核心。

 

老師曾慈悲說:

「內修北斗泰山之德,外行掀天揭地之業。」

 

我們不一定要去改變世界,但我們可以從自己的生活做起——穿著得體、說話有分寸、行為守禮、處事圓融。

 

這些看似微小的事,卻能潛移默化周遭,慢慢地,人看到了、學起來了、社會也變了。

很久以有前賢說過一句很實際的話:

「白陽天使不是只在道場發光,要在家庭裡、工作中也發光。」

這提醒我們,道不能只有在課堂上講,更要活在廚房裡、走在馬路上、存在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中。

移風易俗,不是去批判他人,而是用我們的榜樣去讓別人看見道的美。

 

舉個例子:當別人看到你總是守時、做事有擔當、待人寬厚,講話溫暖,他們會忍不住問:「你為什麼這麼穩?怎麼和以前完全不一樣了」,一問之下,知道你有在修道,自然就也會知道道的好,或多或少也會以你為模範,自然而然就影響了身邊的人

所以,移風易俗不是偉大的口號,而是日常生活的不斷落實。

👉 讓我們從「做人」開始,移人心之風,易社會之俗。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第七個使命。

 

八、淨化人心之使命

第八項使命,是淨化人心。

 

在今天這個紛擾的世界裡,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:「現在人心太亂了。」

但人心為什麼會亂?因為價值混淆,因為無明煩惱,因為沒有「道」可依循。

白陽天使的存在,就是為了帶動這場「心靈的淨化」。

 

老師慈悲曾說:「道如白光,透見人心之貪婪、虛偽、狂妄。」

但同時,道也是修復的力量,是一盞照亮無明的燈。

我們修道,就是要讓這盞燈先亮在自己心中,然後再一盞一盞,傳到別人心裡去。

 

什麼是淨化人心?首先應從自我內心的淨化開始,進而影響他人,達到社會的淨化。「心淨則國土淨」,意指當我們的心清淨了,所處的環境也會隨之清淨。因為外在環境,是我們內心世界的投射

作為白陽天使,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,透過修持、反省、改過,淨化自己的心靈。當我們的心清淨了,自然能夠影響周遭的人,帶動整個社會的正向能量。

白陽天使的修辦,不僅僅是在道場中,更應該在家庭、職場、社區中實踐。我們可以從日常的言行舉止開始,秉持誠信、尊重、關懷的態度,影響他人,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走出困境,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喜悅,促進社會的和諧,創造人間淨土

所以,白陽天使的第八項使命,不是要改變世界,而是:👉 從我開始,讓「我的存在」就是一種淨化力。

 

九、造福人群之使命

白陽天使的第九項使命,是——造福人群。

 

這一項使命,讓我們從修道人,走向一位有大愛、有實踐力的社會貢獻者。

修道,不只是個人的靈性成長,更應該落實到人群中、社會裡,帶來實際的利益與福祉。

 

老師慈悲常說:「心廣,路即廣;珍惜自己,勇於開創。」

 

當我們的心放寬、視野放大,我們就不會只看到自己的家庭、道場,而是會看到社會上的苦難與需要。

 

什麼是「造福人群」?

不一定是大規模的慈善計劃,有時只是一點捐款、一份陪伴、一個捐血、一個助人的念頭。

 

造福,不在形式大小,而在有沒有一顆願意利他的心。

曾有前賢說:「佈道與造福,是一體兩面;讓人得理,也要讓人得利。」

意思是,我們不能只講真理,還要讓對方真的「得到幫助」,這樣他才會相信道的可貴。

 

白陽天使可以做什麼?

辦讀經班,讓孩子有正念種子

推動公益活動,讓善念傳播

照顧老人,讓家庭有溫度

關心弱勢,讓社會有溫暖

這些都是「道的延伸」,是讓道變成有形的慈悲力量。

 

所以,造福人群,不是修道人的額外任務,而是我們行道最自然的表現。

 

十、頂劫救世之使命

白陽天使的第十項使命,是——頂劫救世。

 

這不只是一項使命,更是一種天命的召喚。

我們為什麼會生在這個時代?

為什麼這一世能夠得道?能夠聽到「白陽期」、「三曹普渡」、「末劫修辦」這些語言?

 

不是偶然,而是天命。

老師慈悲曾說:「無願不降世,無命難治凡。」

我們今天成為白陽天使,代表我們有願力、有使命、有角色——在這個三期末劫的關鍵時代,承擔「救劫」的重任。

 

什麼是「劫」?

天災、疫病、戰亂、價值崩壞、人心墮落……這些都是現代社會的「劫象」。

 

但老師提醒我們:

「劫,不只是外在的災難,更是內心的動盪與迷失。」

所以,頂劫救世,不只是保護肉體,更是挽救人心。

曾經有前賢說:

「真正的救世,是讓人在亂世中找到心安、在恐懼中找到信仰、在絕望中找到光。」

我們白陽天使,不一定要當英雄,但一定要當願意站出來的人。

當世界紛亂時,你的穩定就是光;當人們混亂時,你的理智就是希望;

當大家無所適從時,你的慈悲與堅持,就是救人的力量。

 

我們每一個人,不能低估自己的角色。

修道不是為了逃避塵世,而是為了在最黑暗的時代,點亮那盞燈。

 

你的一句鼓勵,可能救了一個快放棄的人;

你的一場講課,可能引渡一個整個家庭的未來。

這就是白陽天使的頂劫使命:

 

👉 不是問「為什麼是我」,而是說「若不是我,還有誰?」

白陽天使的第十個使命,不是壓力,而是神聖的召喚——

在劫難中守住道心,在人群中成為希望,這,就是頂劫救世。

 

結語:使命的回應

各位道親,走過這十項使命,您是否心中也浮現了一個問題:

 

「我,作為一位白陽天使,真的有做到嗎?」

這個問題,不是自責,也不是檢討,

而是一種喚醒,是對我們自身天命的一次提醒與召喚。

 

今天我們所談的這十項使命,從「繼往開來」到「頂劫救世」,

每一項看似不同,其實都源自同一個核心——

👉 「道心」。

只要我們心中有道,有慈悲、有責任、有願力,

那麼,這十項使命就不是沉重的責任,而是充滿意義的修辦方向。

 

白陽天使,不是一個榮耀的名詞,而是一種日常的選擇。

你選擇真誠、選擇忍讓、選擇站出來說一句道理、選擇推一場活動、選擇陪伴一個人……

這些選擇,就是你在承擔使命,就是你在修辦。

 

我們也許沒有很厲害,但我們可以很真誠;

我們也許做不到很多事,但我們可以堅定一件事:不離道、不退願、不怕苦。

 

老師慈悲說:

 

「承天行道者,牧羊救世;濟弱扶傾者,無愧此生。」

 

這就是白陽天使的精神——立願於心,實踐於行,溫暖於人,堅定於世。

 

最後,讓我們彼此共勉:

 

「願我等白陽天使,承擔使命,不懈修辦,廣渡眾生,共創淨土。」

 

謝謝各位道親,也謝謝您願意一起走在這條光明的路上。

願我們不只修道,更能弘道;不只行道,更能化人。


歡迎分享給好友
- 贊助商廣告 -
- 贊助商廣告 -
- 贊助商廣告 -